這正是我過去說的,其實台灣的國民教育沒有那麼不堪。認為國外什麼都好,事實上是缺乏自信的具體表現。
「你們的題目不只考運算能力,也會考思考能力。一些德國人覺得台灣人一直在背東西,但我覺得如果學測要拿好成績,還是需要有思考能力,有些題目也許可以像機器人一樣背起來,但很多題目真的需要思考能力。
德國高中畢業考很容易準備,看考古題大概就知道怎麼算,但你們的(題目)真的會考所謂的數學能力,比方你要知道什麼是中位數,測驗的能力範圍也大,雖然你們也會看考古題,但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題目,應該還是需要數學能力才能算出來。
我覺得,如果德國數學教授看到這種高中畢業的考試題目,他們會很開心。我們大學很多數學、物理或化學教授,那些需要數學能力的系所教授會抱怨學生數學能力越來越差,缺乏數學基礎。
德國最近有個趨勢是,政府、教育部覺得真正的數學沒有很重要,重要是如果你看一個圖、看一個方程式,你要能解釋他,知道怎麼用它,但我們很少要真正計算。德國很喜歡例子,喜歡找日常生活的例子,這個當然重要,但我覺得數學不應該都是日常生活可以找到的,數學還是應該有一些抽象的東西。」